楚燕话食 开源优配
一蔬一饭,皆是生活。中医文化中药食同源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。正所谓“药以祛之,食以随之”,五味平衡阴阳、调和气血,得以补脏腑。食与养在国人生活的长河中汇成同一股涓涓细流,化为滋养生命的源头活水。一勺一菜,皆是爱。亲情好比一日三餐,平常而淡泊。人生情致出自淡泊,淡中命耐久,健康是对亲情最漫长的守候。楚燕药师以母亲、妻子、女儿的视角,将食能以时、饮食有节的艺术娓娓道来。
解锁荔枝新吃法:
凉拌荔枝
图文/药学部 黄楚燕副主任中药师
荔枝,是大自然馈赠的甜蜜礼物,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,从杨贵妃的笑靥如花,到文人墨客的笔下生花,荔枝始终以其甘甜多汁、晶莹剔透的形象,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中。今年夏天,荔枝自由,甜过初恋,不仅满足了味蕾的渴望,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;在这个荔枝飘香的季节,让我们一同解锁荔枝新吃法:凉拌荔枝!
开源优配
材料
荔枝、辣椒圈、蒜末、香菜、柠檬片、酱油等适量。
做法
荔枝剥壳去核,将果肉放入碗中,加入辣椒圈、蒜末、香菜、柠檬片、酱油,再撒上少许盐,搅拌均匀即可食用。
点评
凉拌荔枝既保留了荔枝的清甜本味,又融入了咸、辣、酸等多种风味,赋予了荔枝全新的味觉体验。荔枝是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,有“岭南果王”之称,为广东四大名果之一。中医认为荔枝补益气血、散寒止痛开源优配,对女性气血亏虚有很好的调补作用;对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,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。
多汁爽口的荔枝让多少人一吃就停不下来,但是空腹大量进食会导致机体分泌过多胰岛素引发低血糖,就是我们常说的“荔枝病”,所以不要空腹大量食用;又因其性温热容易得“荔枝火”,故我们吃荔枝时可将其连皮浸入淡盐水中,取出后再放入冰柜里冷冻后再吃,不仅不会上火,还能解滞,更可增加食欲;同时喝点绿茶或吃点山竹,都可以中和荔枝的热气。敲重点啦:享用荔枝,善用壳核!
《中药大辞典》记载荔枝壳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外果皮。苦味、寒性;入心经。药材为干燥的外果皮,呈不规则的开裂,表面赤褐色,有多数小瘤状突起,内面光滑,深棕色;薄革质而脆。文献报道其富含黄烷醇类和水溶性多糖等生理活性物质,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解荔枝热,浸水饮;《广西中药志》记载外用洗湿疹。荔枝壳的去火功效并不仅限于因食用荔枝所上的火,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热气也是有降火作用的。《中国药典》记载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夏季采摘成熟果实,除去果皮和肉质假种皮,洗净,晒干。甘、微苦,温;归肝、肾经。呈长圆形或卵圆形,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,平滑,有光泽,略有凹陷及细波纹,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,质硬。具有行气散结,祛寒止痛功效,用于寒疝腹痛,睾丸肿痛。
温馨提示
- 剥荔枝的简单方法:轻轻掐开底部的一条线,用手指夹住裂缝的两端,挤出白色的果肉,立见完好无损的果肉和整齐两半的荔枝壳。
- 糖尿病患者及偏热体质的人少吃为宜。
- 荔枝壳煮水不寒不燥,任何体质皆可食用。
黄楚燕
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中药师、执业中药师、中药鉴定人才。首届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;广东省民族医药学会肝胆肿瘤专委会委员;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生物医药大数据专委会委员。主持或参与省部级、厅部级课题多项,发表多篇核心论文,参编多部书籍。主要从事中药仓库中药饮片验收等相关工作。擅长中药饮片鉴定、中药药膳调理等。
执行编辑 | 朱宝维、李建国、罗洋
责编 | 王爔晨、梁幸琳
审核 | 杨铭昊
审定 | 方熙茹 开源优配
杨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